经济学家范恒山:低空经济提供发展新机遇

“发展低空经济,可有效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有利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发展低空经济,可有效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有利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据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至5万亿元。”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近日对记者说。

据了解,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发展低空经济。

范恒山认为,当前发展低空经济,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近年来,以通用航空为主体的低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有人机经济规模年增长率超过10%,无人机经济规模更是呈高速发展态势,年增长率超过20%。目前全国无人机运营企业已超过1.2万家,无人机注册数已超过83万架,年飞行量约1000万小时,与运输航空飞行量相当。可以说无人机的迅猛发展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范恒山说。

他认为,低空经济能够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新手段。发展低空经济,可有效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在航空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警务安防、政务执法等领域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我所知,仅就公安系统来讲,警用无人机已发展到1万余架。”范恒山说。

此外,他认为低空经济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低空经济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立体性特征,在当前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发展航空物流、公务航空、航空水域监测、公共管理和服务等,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由“平面”向“立体”模式转变,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范恒山表示,系统地发展低空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顶层设计不足,体制机制不顺,市场开发缺乏力度,技术支撑短板明显。

“要把握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发展,要以安全为底线,确保空防安全、公共安全和飞行安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确保低空空域使用安全有序。在坚持安全的前提下,找准安全管控与经济发展最佳结合点,最大程度推进空域高效使用,促进经济发展。”他说,推动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在于“市场、空域、政策、技术、安全”五个核心要素,概括起来即“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政策是保障、技术是支撑、安全是底线”。

关于低空经济的发展路径,范恒山提出五方面建议。

一要深化改革。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下一步要在深度上做文章,在区分军地民责任的基础上,将责任进行清晰剥离,空域既是资源,也是市场,要在保证空防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空域使用效率,服务各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二要融合推进。融合不仅仅是军民融合,也包括空地融合、行业融合、有人机无人机融合等方面。

三要打好基础。低空经济大有可为,但发展好低空经济离不开可靠的空域管控系统,充足的可用机场网络,以及高效的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四要建章立制。要发挥“政策赋能”的优势,从政策、规章、制度、标准上保障低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这里面既包括行业规章,也包括地方政策;既包括空域管理,也包括经济发展;既包括有人机,也包括无人机。

五要拓展试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不仅需要向深度,也需要向广度推进。据我所知,许多省份都把申请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的目标写入了相关发展规划,这是一种积极现象,也是一种需求。可对积极申请试点的省份进行综合评估,在部分条件较为成熟或有特色的省份进行适度拓展。”范恒山说。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16167444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46661715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8:0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