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开年首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9%,涨幅较2021年12月回落0.6个百分点。至此,CPI同比涨幅已连续两月回落。如何评价当前CPI走势,CPI同比涨幅回落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开年首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9%,涨幅较2021年12月回落0.6个百分点。至此,CPI同比涨幅已连续两月回落。如何评价当前CPI走势,CPI同比涨幅回落的原因是什么,后期物价走势将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专家。
“从1月的数据来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依然处于温和区间内的较低水平,总体平稳运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从影响1月CPI走势的主要因素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1月份0.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与2021年12月相同。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认为,1月份,在核心CPI同比涨幅持平于2021年12月的情况下,CPI同比涨幅回落,主要受食品和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波动影响。
“1月猪肉平均批发价较2021年12月下行,而2021年1月猪肉平均批发价较2020年12月上行,导致2022年1月CPI食品分项中的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较2021年12月下行。同时,虽然国际油价在1月持续上行,但是当月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涨幅依旧较2021年12月下行。”郑后成分析指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郑后成的判断。数据显示,在1月CPI的食品分项中,畜肉类价格同比下降25.6%,影响CPI同比下降约1.1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1.6%,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96个百分点。
同时,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介绍,1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虽同比分别上涨20.7%和22.7%,但涨幅均比2021年12月有所回落。
“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8%,降幅扩大2.6个百分点,是导致CPI同比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叠加节前猪肉供应充足,1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1.6%。”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同比增长4.0%,分别达到2017年末的101.7%和96.8%。
“2021年末生猪存栏量增至高位,带动了1月猪肉批发价格环比下跌。而饲料成本居高不下,养殖企业亏损情况增加。生猪库存或将于二季度末跌至39000万头大关,猪肉价格拐点呈现。”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说。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月24日至28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57∶1,连续三周处于5:1到6:1之间,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视情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地方按规定开展收储工作。
综合来看,郑后成认为,虽然2月猪肉平均批发价依旧承压,但是考虑到2021年同期基数下行较大幅度,预计2月CPI食品分项中的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大概率较1月上行;在国际油价冲高的背景下,2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大概率上调,但是考虑到2021年同期基数大幅上行,预计2月CPI非食品分项中的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涨幅大概率较1月下行;核心CPI方面,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局部反弹,但是2月1到15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少于1月同期,表明疫情有所缓和,但是考虑到2021年同期核心CPI同比基数上行,预计2月核心CPI同比涨幅大概率在1月的基础上小幅波动。据此,预计2月CPI同比涨幅大概率在1月的基础上小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