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经济将面临怎样的风险挑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全球通胀预计将持续,主要国家控制通胀措施将加快实施节奏。但输入型通胀压力会减轻,我国经济基本面仍是健康的。2022年,宏观全...
2022年我国经济将面临怎样的风险挑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全球通胀预计将持续,主要国家控制通胀措施将加快实施节奏。但输入型通胀压力会减轻,我国经济基本面仍是健康的。
2022年,宏观全局战略协同、协调最重要。张燕生说,要统筹协调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短期创造有效需求最重要,稳是大局;中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效率增长;长期高质量发展最重要,创新主导。这三个方面需要宏调协同、中观发力、微观见效。
张燕生说,从全球经济环境来看,到2022年5、6月份之前,全球供应链中断、能源价格上升、缺工缺芯缺电的局面难以缓解。全球供给滞后于需求增长,给中国出口增长继续提供机遇。我国出口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预计2022年出口增长15%以上;我国重视进口战略起到基本保障作用,预计2022年进口增幅也在15%以上。
近两年,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消费、投资,是小商小贩和生活性服务业。新冠疫情影响了跨境人员往来和航空、旅游等产业。预计2022年疫情防控零容忍的政策会延续,张燕生说,稳市场主体的举措最重要,“人民至上”也体现在激发小商小贩发展活力上,鼓励消费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的各项措施要到位,提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是当务之急。
当前稳制造业投资预期的措施要精准施策,鼓励新业态、新产业、新平台的措施要到位。张燕生说,政策出台前要与市场对话,与投资者对话,与消费者对话,形成合理预期,市场会更好配合政策效应。处理好保持战略定力与综合施策之间的关系,不搞“大水漫灌”。同时,结构性、社会性政策要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