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我国经济发...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和优势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与去年年底相比,本次会议对经济工作的评价更为积极。如2020年底的会议时,强调“付出艰苦努力”交出答卷,而本次会议提到在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时已能够“从容应对”。在去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基础之上,今年已着墨“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相比于去年底的会议,本次会议对于经济面对的困难和风险着墨较少,可见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应对心态积极,信心较为充足。”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表示。
稳增长信号强烈
此次政治局会议释放多重信号,其中稳增长信号强烈。会议要求,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在稳中求进总基调上,会议重提“六稳”、“六保”,表明宏观调控中稳增长的权重在增大。会议也尤其强调了要促进房地产的良性循环,从而为实现新经济动能的提升,奠定了更为稳定的经济大盘。
在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陈兴指出,会议强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态度上略偏积极。宏观政策在“稳健”的同时也注重“有效”。在延续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强调要“精准、可持续”,这或许意味着财政支出总量加码的空间不大,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目标相对于去年可能会有所下调。
国泰君安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显顺认为,尽管2022年财政政策不会大举发力刺激经济增长,但随着2021年四季度财政周期的触底回升,四季度基建增速有望温和反弹,同时2022年基建发力有望提速。
会议还指出,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陈显顺认为,当前散发疫情对于消费复苏形成持续压制,消费数据延续疲软。而此次会议将扩大内需提升为战略高度,并旨在以此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预计后续政策对消费的提振作用明显,消费修复进程加速。
明年扩大投资将成为重要抓手。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主要是落在三个层面:扩大基建投资,稳住房地产开发投资,积极推进制造业投资。
“减税、缓税或将加码,地方债用途可能放开、推升政府主导消费和投资。”华泰证券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则认为,财政支出有望相较今年1-10月加速,推动形成有效社会保障及实物投资工作量。财政将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在“十四五”重大项目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民生改善和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等方面更好地发挥跨周期调节的作用。此外,财政政策将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基建”投资。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的关键转换期,四季度以来,房地产信贷纠偏、供给约束明显放开、国常会落实年末专项债发行、央行全面降准,稳经济政策迭出,这表明宏观政策对于经济下行的敏感性依然非常之高,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宏观调控将持续发力。”高瑞东表示。
地产再释放维稳信号
今年三季度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收紧,叠加部分房企出现债务违约风险,导致购房者观望情绪上升,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在“房住不炒”原则下,9月底以来,中央频繁释放维稳信号。而本次会议让地产房行业再吃一颗定心丸。
会议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相比于今年年内的两次政治局会议,这次房地产行业从紧的政策表态稍转缓和。一是没有提及“房住不炒”的原则表述;二是从供需两方面要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认为,没有提及“房住不炒”,并不代表房地产政策基调完全转向。本次会议的表述有助于维稳市场预期,也有助于稳增长的落实。在具体措施方面,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的背景下,后续对房贷的约束有望边际放松。
杨畅也表示,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大方向没有变化。对于合理的住房需求,予以支持,但对于投资投机性需求,或将通过房地产税的改革试点予以调整。现阶段,需要的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对于部分阻碍良性循环的堵点,予以打通和针对性解决。
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业“良性循环”的发展目标是首次在政治局会议中提出。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指出,“此次提出‘良性循环’,是对房地产产业链的一次重要表述,过去讲房地产政策,主要是提‘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概念,而此次增加了一个新目标,即良性循环。”
“在当前地产数据持续疲软,房企信用违约频现的背景下,通过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对合理购房需求的满足和支持,可以引导地产行业逐步化解兑付风险,有效防止行业硬着陆。预计后续房企端融资合理宽松,行业负反馈预期打破。在保障房建设推进下,地产行业将迎来发展新起点。”陈显顺表示。
此外,会议还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而就在同日,央行发布通知,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降准释放的资金一部分用于置换MLF(12月15日到期9500亿元),一部分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地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从房地产行业来看,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惜贷和信贷紧缩的现象,房企融资环境有望继续边际改善,房企合理的融资需求会得到满足,有利于降低房企债务风险。
平安证券分析师袁喆奇指出,对于2022年货币政策展望,结合央行的表态,考虑到国内经济依然面临着疫情的扰动和地产投资下行带来的压力,预计我国货币政策将维持稳中偏松的基调,总量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充裕。